阁臣、地方督抚的部臣头衔只是虚衔:阶官与职事官

看到一条史料,不太理解阁臣挂部臣的头衔到底和他们兼管该部事务有什么区别,还有为什么有几个巡抚挂了部臣的头衔,但当时又有别的部臣在。就去查了查,恰好在知乎看到了答案,觉得有理有据,解释了疑问。原作者写的有点繁杂,大概总结了下。

作者:朱武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065595/answer/404342912
来源:知乎
-------------------------------------------------------------------

简单来说:

其一:

内阁除明确监管部务,否则阁臣不管部务,只是阶官,非管该部事务。

“命少师兼太子太师、  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命少师兼太子太师、  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少傅兼太子太傅、  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少保兼太子太保......”(《明穆宗实录》卷五十五隆庆五年三月乙亥条)

  • 此处李春芳、徐阶和张居正都不是吏部尚书,皆是阶官而非职事官。当时吏部尚书是杨博。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掌吏部事高拱”

  • 但此处,高拱被明确指出是“掌吏部事”,即高拱隆庆四年、五年的时候“掌吏部事”(因为杨公致仕吏部没堂官,六年的时候他回来了继续任职)。

还有一些掌部务的大学士:

“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兼掌都察院事

“诏大学士方献夫掌吏部事。”

掌吏部事、大学士立本言”

嵩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办事,仍掌礼部事,免其奏事承旨”

这些都是兼掌部务的大学士,是要特别强调的,一般情况下,不做强调的就是不兼部务的


其二:

地方督抚的部臣头衔不是职事官。明督抚一般都带副都御史、佥都御史(都察院下左右佥都御史,略次于左右副御史)只是带上一级兼带部臣,如兵部侍郎。

i.e. “潘鉴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

  • 此时的兵部尚书是毛伯温、继任戴金,都不是潘鉴(在嘉靖二十三年十月甲午日之前兵部尚书为毛伯温,十月甲午日之后为戴金)。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累升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历南京大理卿、南京吏部右侍郎,转刑部,升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

“提督湖广川贵军务、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岳卒”

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改江西,进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讨封川、文德、大猾脑诸巢。平之,  进兵部右侍郎。”

  • 这些时候北京都有兵部侍郎,这两位的兵部侍郎只是阶官而已。

------------------------------------------------------

其三:

关于阁臣分工

  1. 基本是到了嘉靖以后,首辅的意见才有定乾坤的作用。

  2. 据方志远教授:“在张璁任首辅期间,基本上确立了明代首辅在内阁的三个主要特权:专决、专票拟、专应对。”(《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p63-64)

  3. 明人冯琦也说:“人谓永嘉(指张璁,张璁为浙江温州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夺馆阁之权,而不知馆阁得永嘉始重也。——张萓《西园闻见录》卷26《宰相上》 

  4. 张璁自己也说:“今日内阁典机务、专辅导,古宰相职也。”——《明世宗实录》卷五十七嘉靖四年十一月戊辰

  5. 也就是说到了大礼议后张璁上台时开始,内阁首辅才有了压倒其他辅臣的明确指示。

❤顺便安利一下方志远教授。我是听他讲宋史认识他的。于是就返回去看他说其他朝代。讲解的详细,人也下功夫。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模糊,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这本当工具书很合适,看得出来他是真下了大功夫的。我也算听过看过一些其他教授对嘉隆万三朝的政史人物的理解和解说,我觉得方教授是很客观的。有些教授给我一种不甚追求其里,只是表面随便做个工夫的感觉。比如清代修《明史》给严嵩记在奸臣传里这件事,方教授是花了一定时间去讲解的。还原一个客观事实。有的教授直接就说...那清朝人说他是奸臣啊他就是=_=其他朝我倒是不清楚,有听人说,关于方教授对弘治朝的看法,有些人深不以为然,but anyways不是我看的重点,也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嘛。






Notes:

*以廷试天下贡士,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掌吏部事高拱,少傅兼太子太傅、  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殷士儋,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郭乾,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朱衡,户部尚书张守直,刑部尚书刘自强,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吕调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四维,通政司通政使王正国,大理寺卿董传策,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丁士美充读卷官。 

*《明穆宗实录》卷十八隆庆二年三月甲子条:

以廷试天下贡士,命少师兼太子太师、  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  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杨博,少傅兼太子太傅、工部尚书雷礼,户部尚书马森,詹事府掌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殷士儋,兵部尚书霍冀,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刑部右侍郎洪朝选,通政使司通政使李一元,大理寺左少卿李邦珍,翰林院侍读学士诸大绶充读卷官。大学士陈以勤以子于陛预试,乞引避,上不允,再恳辞,乃许之。于是侍郎洪朝选,通政使李一元亦以弟侄故,皆不预读卷。 

*“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兼掌都察院事。”(《明穆宗实录》卷四十二隆庆四年二月己亥条)、“诏大学士方献夫掌吏部事。初,吏部尚书王琼寝疾,上命献夫暂署其印。至是琼卒,遂诏献夫掌部事,不必推补。”(《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四十嘉靖十一年七月己巳条)、“掌吏部事、大学士李本言:近者,当事之臣内外用人不论贤否,动以爱憎为用舍,徇私纳贿,祗取充位。是以庶绩日隳,南北多故。陛下焦思,屡更数易,即有龊龊自保之士,鲜能分主忧者。臣闻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之;狼莠不除,嘉糓不生,故用人在去不肖。…………”(《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三十三嘉靖三十五年三月癸亥条)、“上敕吏部曰:成国公朱希忠、驸马崔元、辅臣翟銮、大宗伯严嵩日侍朕躬,忠勤罔懈。希忠、元各加太保;銮加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嵩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办事,仍掌礼部事,免其奏事承旨。希忠等各疏辞免,上俱优旨褒答,不允。”(《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五嘉靖二十一年八月癸巳条)等。这些都是兼掌部务的大学士,是要特别强调的,一般情况下,不做强调的就是不兼部务的。

*《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九十嘉靖二十三年九月丁未条:

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鉴卒。鉴,直隶婺源人。弘治乙丑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累升四川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计擒关南巨盗马兴等,又平西番、深沟诸蛮寨。升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采大木,还理部事。以疾乞休,允之。会营建九庙,命以原职兼右副都御史,仍督采木。升右都御史、工部尚书,以病免。再起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舆疾启行,中途以病剧乞归。卒,赐祭葬如例,谥襄敏。鉴有节操,精勤职业,士论许之。 

*同书卷二百八十七嘉靖二十三年六月庚寅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毛伯温以从一品俸三年考满,给授柱国

*同书二百九十一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壬午条:是时,虏报沓至,京师戒严。兵部尚书毛伯温,成国公朱希忠,给事中戴梦桂、张元冲,御史杨本深、胡汝辅及山西巡抚曾铣等先后各议防守事宜。 

*同书同卷甲午条: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管大理寺事戴金为兵部尚书。 

*致仕南京兵部左侍郎潘旦卒,赐祭葬如例,赠工部尚书。旦,直隶婺源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累升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历南京大理卿、南京吏部右侍郎,转刑部,  升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寻召还,改南京兵部。乞致仕,许之。旦性行修洁,初守漳州、邵武二郡,有惠政,民祠之。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九十三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己巳条:

提督湖广川贵军务、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岳卒。岳,福建会安人。正德丁丑进士,授行人。率同官谏毅皇帝南巡,杖阙下,调南京国子学正。上登极,复行人,历司副,至礼部主客郎中。出为广西督学佥事,以改江西。坐前所贡士黜落多,谪广东提举。起知廉州,迁浙江督学副使,  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改江西,进  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讨封川、文德、大猾脑诸巢。平之,  进兵部右侍郎。明年平阳怀远诸獞进攻马鞍、鱼窝,平之,召改刑部,为御史奏留,不果行。又明年,平连山獞,寻进右都御史。时镇筸、铜仁诸苗叛乱,朝议请遣大臣一人视师。诏以岳往,岳筹度苗情,谓前时主抚守皆非计,乃大集土汉兵,檄诸将分道进剿,斩获以数千计。会有思州之败,诏夺一官,未几,恶酋尽殄,首恶龙许保等前后就擒,三方底定,功未上而岳卒。其后兵部核上其功,复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惠,赐祭葬如例。 



评论(2)
热度(1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若小七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