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儋 vs. 高拱

《耿直山东大汉殷正甫殴打暴躁霸总高肃卿事件》的前因后果、始末经过。恰好看到几个资料,又查到一些细节。互相补充详细了些。大概凑到一起,用记得住的语言rephrase一下。且记在这里备用。

高肃卿:你要备什么用?!

-《历史的玄机—权臣谋士的传奇人生》博雅煮酒论史系列丛书(在google books看到的这个片段,没有看过全书。至少这段,书里基本是把史料总结了一下,虽然不是学术性读物,但描述性很强,有利于拢顺来龙去脉)。

- 《明史》编纂by我们家张廷玉(?),还有几篇article不记得来源。


  • 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大学士陈以勤因受高拱排挤,称病辞职;接着都察院大学士赵贞吉也被他排挤而去;然后内阁大学士李春芳也被迫离职。后来大臣殷士儋买通宦官进入内阁,高拱很不高兴。


  • 隆庆五年冬(1571年)。当时高拱想提拔张四维,但4D被御史郜永春弹劾,高拱就怀疑幕后推手是殷士儋 (礼部尚书x武英殿大学士),于是指使御史赵应龙弹劾说殷士儋是通过陈洪进用的,不可参与国政。处处刁难他。殷士儋上疏辩解,给事中韩楫耐不住了,有威胁之言。于是老殷实在无法忍受。


  • 此次会揖时,老殷进来就对韩楫说,“听说你对我很有意见。有意见没关系,可犯不着被别人利用”,高拱知道是在含沙射影自己,所以忿忿言“这成何体统!”。山东大汉陡然而怒,举拳便开始打他恨之入骨的高拱,指着他大吼,“你先后驱逐了诸位阁老,现在要提拔张4D,又要驱逐我!你想独霸内阁?!你休想!”张居正赶紧上前劝阻,结果也被老殷骂了一顿。(太岳你有没有被误伤到哈哈哈哈)

    是的我就是在说书。

  • 此后,御史侯居良再次弹劾老殷。于是老殷也烦了,就上疏要求致仕,于十一月回山东。至此,内阁旧臣除了张居正外,其他成员都被高拱排斥出去。

*总结一下几位阁老被挤走的过程:

  1. 隆庆元年,徐阶是首辅。高拱认为自己是穆宗跟前旧臣,多次与少湖发生冲突。后来高拱指使御史齐康弹劾徐阶,anyways最后斗争失败,回家静心闲居。

  2. 后来李春芳挤走了徐阶做了首辅。隆庆三年,张居正联合司礼监李芳,由李芳举荐高拱入阁,监管吏部

  3. 在讨论是否要给俺答封贡开市的问题上,内阁四个学士:李春芳、高拱和张居正都是赞同的,而殷士儋反對,高拱肯定不高兴;后来高拱整徐阶的时候,殷士儋又站出来,帮着李春芳、张居正维护老师。等李春芳下了台,他还在跟高拱硬碰硬。

  4. 再有高拱复出之后不是还在挟私报复徐阶...把他的三个儿子发配三千里。张居正为老师的儿子求情。结果高拱接到手下人告密说张居正收了徐家儿子送的三万两银子,于是在大学士朝房里讽刺了一顿。张居正正言否认此事。高拱后来承认是误会。

  5. 大学士陈以勤看出苗头,致仕回乡。

  6. 隆庆三年十月,高拱提议考察科(六科给事中)道(十三道监察御史)。按例这次京察由吏部和都察院会同举行,可兼管吏部的高拱和兼管都察院的赵贞吉发生了冲突。赵贞吉知道高拱因为上次被言官亏过所以这次想把持言官以树己党羽,便上疏反对。但穆宗倾向高拱。结果,考察时,凡是高拱的人,赵贞吉一律斥逐;凡是赵贞吉的人,高拱尽数贬谪(我了个去你们俩可真是够够的)。于是两人谈判,互相妥协,双方人员,一概保留。但高拱的政敌,只要与赵贞吉无关,还是被贬斥。先后有27人,如御史王圻、大理少卿魏时亮等人。高拱手下则有了诸位言官:韩楫、宋之韩、程文、涂孟桂等人。过后,给事中韩楫弹劾赵贞吉考察有私,赵贞吉虽上疏反驳,但最终不敌高拱,致仕回乡讲学去了。

  7. 赶走了孟静之后,高拱派韩楫等人把持言路,打击异己。尚宝卿刘奋庸、给事中曹大野先后因弹劾高拱不成而外任。高拱初时还持清操,后来其门生、亲戚以受贿闻名,但穆宗爱他。

    (韩楫这个给事中可真是块砖......哪儿有用往哪儿搬)


*按规定,每月初一、十五,给事中都到内阁和大学士见面。大家互相作揖,称为“会揖”

*殷士儋(三甲)、张居正(二甲)、李春芳(好好先生是状元诶,我以为几个首辅只有申时行是。原来杨慎也是状元,正德六年的...跑题了)都是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的进士同年。也曾和张居正一起在裕王府上教书,所以和张居正、高拱都是老同事。

*当时高拱60岁,有一说当时殷士儋56岁。当时去拦他的太岳47岁。(这是什么大叔打仗的壮观画面==

*《明史》卷214:高拱主政时,意图构陷前首辅徐阶,杨博拜访高拱,尽力替徐阶开解,高拱为之感动;此后张居正排挤高拱,准备罗织他的罪状。杨博毅然抗争。等到兴起王大臣之狱,杨博与都御史葛守礼到张居正处尽力替高拱解脱。张居正愤懑道:“二公说我对高公有成见吗?”杨博回答:“不敢如此,但是除了您无人能有回天术。”遇上穆宗任命葛守礼和都督朱希孝联合审讯,杨博暗中替他谋划计策,唆使校尉恐吓王大臣翻供;又指使高拱的仆人混杂在人群中,指令王大臣识别,却茫然不能分辨,事情才弄明白。人们因此称赞杨博为长者。

就是私心夸一下杨公。

*《明史》卷139原文:始士儋與陳以勤、高拱、張居正並為裕邸僚,三人皆柄用,士檐仍尚書,不能無望。拱素善張四維,欲引共政,而惡士儋不親己,不為援。士儋遂藉太監陳洪力,取中旨入閣,以故怨拱及四維。四維父擅鹽利,為御史郜永春所劾。事已解,他御史復及之。拱、四維疑出士儋指,益相搆。御史趙應龍遂劾士儋進由陳洪,不可以參大政。士儋再辨求去,不允。而拱門生都給事中韓楫復揚言脅之,士儋亦疑出拱指。故事,給事中朔望當入閣會揖。士儋面詰楫曰:「聞君有憾於我,憾自可耳,毋為他人使。」拱曰:「非體也。」士儋勃然起,詬拱曰:「若逐陳公,逐趙公,復逐李公,今又為四維逐我,若能常有此座耶?」奮臂欲毆之。居正從旁解,亦誶而對。御史侯居良復劾士儋始進不正,求退不勇。士儋再疏請益力,乃賜道里費,乘傳歸,有司給廩隸如故事。家居十一年卒。時居正垂沒,四維為政,怨士儋,贈太保,諡文通。久之,改諡文莊。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传一百二》:拱柄国时,欲中徐阶危祸,博造拱,力为解。拱亦心动,事获已。其后张居正逐拱,将周内其罪,博毅然争之。及兴王大臣狱,博与都御史葛守礼诣居正力为解。居正愤曰:“二公谓我甘心高公耶?”博曰:“非敢然也,然非公不能回天。”会帝命守礼偕都督朱希孝会讯,博阴为画计,使校尉怵大臣改供;又令拱仆杂稠人中,令大臣识别,茫然莫辨,事乃白。人以是称博长者。

*每次看到张廷玉的评论。就想说这可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张相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的评论。我第一次叫他张相,好不习惯😂

明清两代总结朝斗可能还是容易找出条理些。当年梳理刘备和孙二谋借荆州,用了好几天,差点气哭了-_-可能战乱、军阀割据时期比较麻烦。大概梳理万历年间西北东北那些战事和嘉靖时候抗倭也是一样麻烦吧,要看地图的。


评论(12)
热度(45)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若小七 | Powered by LOFTER